科融信贷审批系统
产品概述
随着银行零售信贷资产业务的开展,各客户经理提交的客户资料,需要一整套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体系进行配套跟踪和服务,使客户经理及时掌握客户资料受理进度;领导需要及时掌握业务进展情况,并对各客户经理进行考核,单纯地依靠各业务岗位的手工记录台帐,已经不能满足需要,资源无法共享,流程无法监控,必须借助于数据库系统的电子化操作、数据共享、权限分配、流程监控等特点,来实现规范化管理、电子化监控、数据化考核。
科融信贷审批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为了防范信贷风险,控制审批流程,方便客户、客户经理办理零售信贷业务,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,简化操作流程,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,实现资料共享,更好的推动全行零售信贷业务快速、有序的发展,满足信贷资产业务操作的电子化、规范化的需求。
技术特点
√ 向导式工作台提示
√ 工作流引擎应用
√ 智能化考核机制
科融信贷管理系统
系统概述
科融信贷管理系统构建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统一的数据平台,实现在全辖范围内信贷业务的网络化管理;同时能满足金融机构系统内部分级监控的要求,主要包括:系统管理、客户管理、档案管理、柜面业务、贷款数据的发放、收回、计息、审批,贷款数据的检索、统计、汇总、分析、控制,为监管机构提供非现场监督管理数据接口以及融入个人、企业征信系统等功能。
系统以客户管理为中心、五级分类为基础、业务流程管理为主线、信贷风险防范为目标,实现企事业单位信贷业务及自然人一般用户、自然人其他用户信贷业务的管理、统计分析、监测、审批、控制的电子化和自动化,提供信贷及相关业务信息的存储、汇总、收集、反映,为各层次的经营管理提供监控、决策、分析、预警等功能,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创新、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。
系统将五级分类风险控制和贷款的责任考核管理贯穿其中,使得贷款的风险控制不仅停留在定性分析上,还有充足的定量分析数据,运用贷款的责任管理,对信贷员的考核有了量化的效果。
产品特色
√ 可定制的流程管理
系统可无缝嵌入可容信贷审批系统(FitCES),通过独用的共享参数设置,实现系统的可定制流程管理,根据金融机构性质的不同,定制业务流程(授信、审批),方便各类用户进行简便的业务操作。
√ 可视化的向导提示
系统摆脱传统菜单操作的模式,以全新的界面向导提示,引导用户做相应业务操作;系统同时提供快捷通道,用户可直接跳过向导提示操作的步骤,快速打开常用的业务操作界面。
√ 多样的数据服务展现
系统除提供传统的统计报表、动态查询以外,还提供镜像文件载入、指标图形展现等辅助工具,甚至还提供短信平台发送等增值服务。
√ 引入个人工作台机制
根据登录用户的角色和权限,定制个人工作台界面,在工作流的基础上提示代办工作信息。
√ 丰富的外部数据接口
利用我公司服务于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身份特点,将1104报送数据接口、企业征信及个人征信数据接口融入到系统中,便于用户同意生成
信贷风险分析系统
系统意义
√ 推动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
√ 加强大额授信、关联企业的风险监控
√ 掌握信贷总体状况和信贷投向的行业分布
√ 加强风险预警分析,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
√ 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监管能力
系统特点
√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
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制订了一系列的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,对安全策略、密码与安全设备选用、网络互联、安全管理等做出了规定。信贷数据库系统建设符合这些法律法规,确保信息安全。
√ 保密、安全性
系统采用多级安全保密和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,防止有关数据被非法访问、窃听、篡改和泄漏,确保各种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。整个系统建立商密级数据安全策略。在数据传输层对重要及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。通过进行网络访问安全管理,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。用户级采用身份安全认证,根据用户类别的不同,有不同的权限级别和应用层次,既能保证不同用户高效、快速地访问控制授权范围内的系统资源,也能有效地阻止用户之间的非法侵入、非授权访问。对重要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进行跟踪记录。对系统及数据库进行安全备份与恢复,提供系统监控工具,察看正在运行的应用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的信息,包括用户数、模块使用情况,系统资源利用情况,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。
√ 先进性、可用性
运用当今国内、国际上先进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。
能支持不同的硬件平台、数据库平台、中间件;能适应当前流行的各类网络传输方式,适应不同的物理网络环境;具有24小时365天连续不间断正常运行的能力。
基于开放式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、构件化和参数化设计,减少系统开发量,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。分层构建应用系统平台,方便系统新增功能。
简便实用,逻辑关系清晰简单;友好的运行界面和用户操作界面,坚持所见即所得原则,
使操作简单流畅;响应速度快,成功效率高。
具有很强的防错、抗错能力,提供合理的容错机制;一旦出错,可用软、硬件备份进行恢复
√ 灵活、适应性、可扩展性
随着信息技术及信用信息要求的不断发展,采集信息将不断扩充,应用范围不断发展,因此系统在设计和建设时将这一因素考虑并纳入其中,整个系统为未来可能接入的系统预留了接口,使之具有一定扩展性和灵活性。
灵活性,扩展性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技术予以实现,硬件上提供纵向和横向的扩展,通过提高硬件的配置和负载均衡技术满足系统处理能力的提升;软件技术上,结构化、模块化、参数化的设计,能快速响应功能的修改和扩充,支持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。